阳海是一位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总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5月某日上午在科技处办公室,我们与他的访谈如约而至。此时,他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打开笔记本笑着对我们说,得知你们要过来访谈,我在会议的空隙草拟了一个目录,梳理了一下思路。我们的访谈便在他娓娓道来中进行,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充当一个安静的聆听者。
谈经历
严苛的科研经历练就过硬科研素养
科研经历中,他谈得最多是感恩,感恩求学过程对他严格要求的导师,感恩刚参加工作学院对他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感恩科研起步阶段和他一起奋斗在实验室的学生。“如果说湖南化工研究院是我的科研启蒙之地,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则是真正将我带入科研的殿堂。刚读博时导师对我的严苛让我一度难以理解,为了实验、论文和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没有寒暑假,过年也基本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本子往往是写了改,改了写,不下几十稿。”阳海说,“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谢导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正是得益于这样近乎严苛的培养方式,才练就了过硬的科研素养。” 2016年,阳海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在这一年,除了专业技能的继续提升,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也让他印象深刻。“那边实验设备先进,24小时开放,很多研究人员为实验进度彻夜不眠。在国外,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开车、买菜、做饭和家务样样精通,很多时候他们需要提前做好第二天的饭菜,然后在实验室工作一整天,如此持续一段时间,完成阶段性目标后,就会去度假放松。工作的时候很认真,休息的时候也很尽兴,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
今年是阳海来校工作的第10年,“刚来学校的时候,实验硬件设备和团队人员还比较紧张,但我挖掘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们让我在工作后科研道路上收获了第一份喜悦。”周硕林是他带的第一届毕业生,“他跟着我做毕业论文,我说某某文献报道了一个软件,如果这个软件能应用到我们的实验数据处理就完美了。”周硕林接下这个难啃的硬骨头,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实验室,一直琢磨到晚上十二点,实验楼保安来催了才离开,有时我们两个一起讨论、交流,连吃饭都在实验室。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完成两篇高质量文章的实验数据分析。目前周硕林已经在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任教于长沙师范学院。“曾健也是我印象深刻的学生,虽家境贫寒,但是他特别能吃苦,大学期间三个暑假没有回去一天,做我的科研助手,和我一起做实验。”曾健在大学期间的科研成果丰硕,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现在已经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阳海说,我们的学生入校时也许分数不是很高,但如果你愿意花时间慢慢培养,他们的水平同样能达到一流高校本科生的高度。正因为前几届学生树立了榜样,阳海的实验室保持勤奋、踏实、低调的科研作风,目前带的两名硕士研究生都硕果累累,分别获得了“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校长奖”。
谈感悟
潜心学术研究助力地方经济提升
阳海的科研成果丰硕,心得感悟也很多,总结为如下五点:第一、科研起步阶段不要过于计较得失,要确定一个相对纯粹的研究目标,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真正的凭兴趣做事;第二、组建和加入科研团队,学会抱团取暖。“科研起步阶段,一穷二白之时,要特别感谢易兵教授团队和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第三,学会利用时间。“有这么一句话我很认同,你所能达到的高度,不是取决于八小时之内的工作成绩,而是取决于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能力提升”;第四,积极走出去,参加业内学术会议。“对于青年教师、博士,建议一定要积极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会议。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行业内的最新研究进展,还可以与学术大咖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从而收获得科研灵感。”第五,科学研究要和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今年年初,金沙2004路线js5借助省重点实验室平台,牵头与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有望在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立项上取得突破。”
谈寄语
行动胜过一切
说到寄语,阳海笑称自己业余生活很单一,唯一兴趣爱好就是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篮球、羽毛球都是经常涉猎的项目,球打得不好,目的就是去享受挥洒汗水之后带来的快乐。他的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第一,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付诸行动,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茫,才活得有意义;第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遇到挫折,人生低谷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释放压力的渠道;第三,加强体育锻炼,时刻谨记毛主席教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谈期望
提高科研技能,服务学校发展
说到期望,阳海说,期望能为今年学校申报一本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贡献力量;期望学校化工大楼尽快建起来,老师们都拥有独立的实验室,通过组建科研团队,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科研氛围;期望在国家级项目上继续有所突破,这样不仅能解决科研经费问题,还能对专业、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期望在我们自己实验室走廊过道上,喝着咖啡,交流学术,碰撞思想的火花。
阳海是一个时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老师,就在我们访谈稿完成之际,湖南省科协发布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拟资助名单,他作为唯一一个来自二本院校的教师,入围湖南省19名中青年学者培养计划,将享受连续3年,总金额不超过60万元的资助。我们也祝愿他再接再厉,科研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人物简介:
阳海,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湖金沙科技处副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应用特色学科学术带头人,环境催化与废弃物再生化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中国和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评委,湖南省科技创新体系评审专家,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有机污染物控制及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机制的模拟。
主要科研成果和获奖:
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等科研项目等1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1部,科技成果登记1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中科院JCR 1区收录文章6篇),先后主持(获得)了“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湖南省青年化学化工奖”、“首届(2018年)湖南省创新挑战赛优秀奖”、“湘潭市第11届青年科技奖”、“湖金沙青年科技标兵”、“湖金沙科技先进个人”、“湖金沙校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湖金沙百名骨干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等奖项。成果“高浓度有机印染废水的一体化处理回用技术”和“深度氧化与微生物联用处理有机污染物一体化技术”先后运用于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森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金旅环保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价值。